專題報導
-
顛覆傳統化學教科書,「一鍋化」立體控制合成抗生素基底
抗生素是目前醫院用來對付細菌的利器,從分子結構圖的分析而言,許多抗生素都含有一段線形的跳躍式多醇單元,且具有多個連續的碳掌性中心(*C)。
-
蛋白質N端乙醯轉化酶10蛋白質促進 DNA 甲基化、維持基因體印記並調控胚胎發育
基因體印記(Genomic Imprinting)是一種遺傳學現象,意指只有來自特定親代的基因得以表達。基因體印記失調,可造成重大發育疾病。此一遺傳學性狀,主要是由對偶基因專一性之基因體印記控制區(Imprinting Control Region, ICR)甲基化控制。
-
化學方法與數值分析,可精準預測出蛋白質醣化位置和效率
人體蛋白質有一半以上帶有醣分子,而醣分子接在天冬醯胺 (asparagine, N) 的胺基酸上( (N-醣基化)是一種很重要的蛋白質轉譯修飾步驟,可以調控醣蛋白的三度結構及多種功能和影響醣蛋白藥物的發展。
-
CLEC5A是嗜中性白血球對抗細菌的關鍵
CLEC5A基因已證實和登革熱、禽流感患者所產生的細胞風暴現象有直接的關聯,也是登革病毒及禽流感病毒引發宿主死亡的重要致死因子,然而CLEC5A是否在其他病原體感染時的作用仍是一個未解的謎。
-
H5N1禽流感對人類造成威脅,也是CLEC5A 惹的禍
2008年,謝世良老師領先全球,發表研究結果指出,CLEC5A是登革熱會引起人類嚴重發炎反應的主要因素;2017年,謝老師帶領研究團隊更進一步的指出,CLEC5A也在H5N1禽流感扮演重要的角色。
-
DcR3 可以修補腦神經,逆轉阿茲海默小鼠的智力
DcR3是一個發炎相關的分子,會促使單核細胞分化成M2巨噬細胞。在基因體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員謝世良老師數年來不棄不捨的追蹤之下,發現到DcR3對人體的組織修護有強大功能。
-
李文華團隊解構乳癌細胞與脂肪細胞互動的來龍去脈
古有孟母三遷,近代的癌症研究,也從單純癌細胞的研究擴展到癌細胞所處環境影響的探討,科學家發現,在一個小小範圍的體內世界裡面,除了癌細胞,還有各式各樣的元素,包括纖維母細胞、免疫細胞、脂肪細胞等,大到組織,小到分子,都和癌細胞的生長有關,這類研究統稱為「微環境」研究。
-
創新TOP-PCR 可使血液內超微量的腫瘤DNA現形
DNA內蘊藏著我們的基因密碼,基因體學的研究進一步顯示,DNA解碼不只是我們從科學辨識影集裡所看到的追蹤辦案的法寶,更是改進目前醫療技術的希望。
-
追求卓越,拓展能量
跨領域協同研發的氛圍,向來是基因體研究中心的優勢之一。當化學、生物學、和工程領域的專家們互相請益、共同追求答案,成為一個常態時,這其中所衝撞出的能量,可以不斷的創造、再創造出全新的科學境界,開發出解決棘手的人類疾病的新契機。
-
醣啟動了調控活化B細胞存亡之樞紐
O-GlcNAc,或稱「O 連結乙醯葡萄氨糖」,是一個逐漸開始被注意的細胞內的單醣分子。 之前蛋白質「磷酸化」被認為是主要負責細胞內訊息傳遞的功臣,而O-GlcNAc修飾蛋白質的現象被發現更進一步調節訊息傳遞路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