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報導
-
傳統方法製作單醣流感疫苗,抗流感不再有疑慮
運用傳統的以雞蛋培養病毒的方法,配上創新的流感病毒單醣化的技術,相較於現有的各種流感病毒疫苗,對於跨株流感病毒的感染有超過三至四倍的顯著防禦效果,這個發明針對提供根本的流感防疫目標,更接近了!
-
臨床醫學家引用CMx平台, 證實癌細胞集體遷徙是頭頸癌轉移惡化的關鍵
癌細胞轉移是預後的關鍵因素,也是科學家希望找到原委的重要題目。
-
運用人工智慧(AI)與演算法(Algorithm),將醣分子一鍋化合成帶入新境界
醣類是生物體中最重要的四大巨分子之一,其與細胞間的辨識、細胞分化、癌細胞增生、炎症和免疫反應等多種生物化學過程息息相關。
-
酵母菌絕處逢生的演化實驗
在生物細胞這個生命工廠中,有許多維持生命的重要機器,例如負責遺傳訊息傳遞的RNA聚合酶 (RNA polymerase) 與RNA剪接體(Spliceosome)。RNA聚合酶負責產生RNA前驅物(pre-mRNA),再經由RNA剪接體將RNA前驅物剪接成為成熟的RNA(mature RNA)。
-
新陳代謝基因「醛縮酶」可成為抗癌利器
新陳代謝網絡(metabolic network)對於維持人體的恆定,扮演重要的角色。近年來,科學家發現到,在癌症的進程中,新陳代謝網絡會有不正常的調控和重新編程(reprogramming)的現象。
-
「一鍋化」醣化學合成法方興未艾,化學權威期刊說分明
「碳水化合物」是天然的有機分子之一,也是最複雜神秘的天然分子。隨著越來越多的先驅者在這領域持續不斷的探索與研究,科學家們陸續發現,舉凡生物的細胞生長,乃至於疾病的發生,都與醣分子、醣蛋白、醣脂質有重要的關聯。因此,將科學領域中所稱之為「醣」的化合物,與我們日常生活中所熟悉的「糖」,乃至擴展到其繁複的族群相結合,就成了近年來重要的研究議題與方向。
-
跨國合作,設計出可開發愛滋病疫苗的醣分子
自從第一個愛滋病病例在1981年被診斷出來後,根據聯合國愛滋病規劃署的統計數字顯示,已經有超過3500萬人死於愛滋病,2016年全球的帶原者高達3670萬人,至今,全球每年仍約有250萬人死於愛滋病。然而,目前的各種療法,仍無法根除此一疾病。
-
發現可對付多種抗藥性細菌的天然物抗生素
由於長期以來抗生素的不當使用,導致細菌抗藥性的產生,再加上缺乏有效的治療,目前已成為對人類健康的主要威脅。同時,由於現今地球暖化與全球化,造成細菌產生抗藥性的狀況日趨嚴重。
-
新型質譜儀可快速量測微米粒子
針對於人類健康議題的科學研究與發展,在近數十年內屢屢有所突破,這其中有一個很重要的關鍵,就是相關科技和儀器的發展神速。
-
單醣修飾守護著B細胞恆定及抗體生產
O-GlcNAcylation是一種後轉譯修飾作用,在細胞中是經由一個名叫“Ogt”的蛋白酵素來完成此作用,而在林老師團隊之前的研究中已經發現O-GlcNAcylation對於B細胞之活化扮演重要角色。
-
DcR3是造成子宮內膜異位症的原因
子宮內膜異位症好發於育齡婦女,常常造成婦女嚴重的經痛。在子宮內膜異位瘤逐漸變大的過程中,會誘發發炎反應,造成骨盆腔沾黏及子宮後傾,除了惱人的慢性骨盆腔疼痛,更進一步會破壞卵巢及輸卵管,造成不孕。
-
李文華團隊發現, 抑制自體免疫細胞過度活化的機制反成淋巴結內乳癌細胞壯大的利器
當乳癌細胞轉移到腫瘤引流淋巴結(tumor-draining lymph nodes)時,這個病理資訊除了讓醫師瞭解乳癌病人腫瘤惡化的程度,在手術治療上,是否有必要做處理的抉擇,至今仍舊有爭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