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報導

  • 專題報導

    基因體研究中心基因調控新發現

    生物體之所以具有複雜的器官與功能,端賴細胞核中攜帶遺傳密碼的DNA在個體成長的關鍵時刻被轉錄為RNA,RNA再被轉譯為角色各異的蛋白質,執行生物體各功能。然而,人類基因序列已全數解出,生命密碼之謎卻更為複雜難懂!

  • 專題報導

    翁啟惠團隊發明兼具防堵與抑制HIV病毒的疫苗新法

    愛滋病毒是一個難纏的對象,全球醫藥科學界已經有十多種運用提昇免疫力來預防愛滋病毒的疫苗,在臨床實驗過程中都相繼失敗。根據翁團隊表示,這個新法在愛滋病毒疫苗的研發之路,及時提供一新方向。

  • 專題報導

    新突破方法開發新抗生素

    因為盤尼西林的發現,人類在與細菌的戰爭,算是贏得了第一回合。半個多世紀以來,因為抗生素的濫用與誤用,造成嚴重的抗藥性問題。現在,變種細菌似乎蓄勢待發,全球多起致命性的醫院內感染案例,似乎都與之有關;醫療界再度陷入尋找有效抗菌新藥的窘境。

  • 專題報導

    功能基因體研究群發現關鍵酵素,可解決抗生素失效困境

    『抗生素』是近代醫學用於治療細菌感染的藥品。當病人有細菌感染的現象時,一般醫生會從盤尼西林或青黴素等第一線抗生素開始用藥,若病患無反應再換更強的藥物,目前最後所能用的重藥就是『萬古黴素』。

  • 專題報導

    中研院團隊成功研發「零流感」,治療人禽流感都有效

    2003年所發生的SARS疫情震撼全球,新型感染性病毒不但能短期內無遠弗屆,也能讓醫療體系束手無策。從那時起,中研院基因體中心就有一組研究人員,專注在尋找疫苗或小分子藥物以預防及治療新型的感染性病毒。該研究團隊最近公佈其具突破性的抗禽流感與人類流感的新藥,命名為「零流感」。

  • 專題報導

    中研院團隊發表新型超感度醣晶片

    「醣晶片」是中研院院長翁啟惠所領導的研發團隊的研究重點之一。該團隊最近又有突破性的發明,僅用一小片玻璃材質的醣晶片,就可在極短的時間內,方便準確的診斷癌症腫瘤、細胞感染以及病毒感染類的病症。這個方法可用於臨床診療,大幅改進醫療品質。

  • 專題報導

    鑑定醣蛋白質的新技術突破

    蛋白質的醣化影響著其結構及生物功能。人體中超過百分之九十的蛋白質屬於醣蛋白。幾乎細胞發炎、癌細胞擴散,都和蛋白質醣化過程中發生變化有關。

  • 專題報導

    基因體研究中心發表抗癌新藥

    現代人談癌變色,不但是因為癌細胞複發轉移莫測,也在於在傳統醫療過程中,病人接受化療時痛苦難熬。因此,越來越多另類療法出現,許多人企圖由免疫機制尋找出與癌細胞達到制衡效果的可能性。

  • 專題報導

    質譜儀技術更上一層樓,提昇萬倍時效,測當今質譜儀之不可測

    這個研究團隊的研究基礎,來自於陳仲瑄於1997年間所發明的LIAD-MS (Laser Induced Acoustic Desorption Mass Spectrometry)之延伸。曾長期任職於美國國家實驗室的他表示,這個原始創見的構想來自於『超音波洗滌機』的聯想。

  • 專題報導

    醣探針研究影響持續擴大

    有關『功能性醣質體學』的研究確實是方興未艾!科學界發現,醣化修飾所影響的層面,是細胞生長發育的關鍵點之一,稍有閃失,就可能造成某種疾病的形成。

  • 專題報導

    基因體中心發表新型的分子探針及醣晶片,可成為研究醣蛋白基因體的利器

    基因體研究的發展至今,蛋白質體學已成為一個重要的方向。超過百分之八十的人體蛋白質屬於醣蛋白,而醣化的過程已知在生物體的蛋白質功能上扮演重要的角色。幾乎細胞發炎、癌細胞擴 散,都和蛋白質醣化過程中發生變化有關,因此許多科學家鑽研蛋白質醣化與病理之間的關聯性,企圖在醫藥治療上開啟一個新方向。

  • 專題報導

    基因體研究中心在質譜儀開發方面的研究又有創新之作-雙電性質譜系統

    質譜儀屬貴重儀器,目前於生技研發不可或缺,但因只能針對單一電荷偵測,因此無法確切觀測生物分子同時有正負電荷的游離反應機制,這個缺憾成為目前質譜系統朝向組織中生物分子分析的瓶頸,也因此在許多生物檢體的質譜檢測上,頻頻遇到困難;這個重要的分析步驟決定了未來質譜系統在臨床檢測上的使用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