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焦點
-
螢光奈米粒子導航,小鼠肺癌早期治療與轉移偵測
使用標靶藥物對於癌症治療猶如擊靶一般,高度專一性可以對人體減少許多不必要的傷害,但是,把標靶藥物集中火力送到病灶點卻不容易。當大部分的用藥被分散到全身各處,所用藥量白白消耗不打緊,更得擔心副作用。除此之外,當癌細胞轉移時,能否有一個好方法去追蹤偵測,也是目前科學家苦思的課題。
-
十數載打造抗體庫 十數日交出新冠病毒抗原快篩試劑
新冠肺炎所以造成恐慌,除了因為人類對它的陌生,更在於其強大的傳染力。在這種情形之下,如果能有簡單快速的檢測方法,不但可以明確的分離感染者,降低傳染機率,也可以快速追朔源頭,有效防堵病毒的蔓延。
-
FePt@Kao奈米粒子優化磁導效應,提升肝癌診斷與治療功效
肝癌(HCC)是常見的癌症,高踞台灣前十大癌症排行。磁振造影(MRI)是目前診斷初期肝癌的最佳利器,但是因為肝組織與肝腫瘤成像對比難以區分會造成解讀上的困難,所以,為了提高圖像的強度對比,在顯影劑中要加入氧化鐵或是鐵鉑粒子等對比劑,才可以幫助醫療人員在用MRI追蹤肝癌時可以更容易。
-
調節氧化壓力,是漸凍人與結腸炎的救星
活性氧類(Reactive oxygen species, ROS)是細胞代謝產生的副產物,也是免疫細胞作戰時的武器,但是隨著年紀增長和環境的影響,累積過多活性氧類卻會形成細胞內氧化壓力,造成細胞的衰老凋零,是許多疾病的根源。
-
找到抑制骨化的關鍵 僵直性脊椎炎終於有解
許多年輕人因為長期背痛,以為是運動造成的傷害,到醫院求診才知道是僵直性脊椎炎找上門了。近年來僵直性脊椎炎僅次於類風濕性關節炎,成為免疫風溼科求診的第二大族群,而且很多病例年紀輕輕就發病,需要面對往後的漫漫治療路。
-
RNA編輯事件: 基因突變的神救援還是豬隊友?
在人類DNA序列上30億個鹼基被解碼之後,科學家得以藉此探索人體內各種生命機制的變化與DNA之間的關係。近年來新世代定序技術蓬勃發展,快速、準確、平價的趨勢,使得個人化精準醫療(Precision Medicine)越來越可行,個人全基因體定序分析也越來越普遍化。這些大量且多樣的定序資料,若經過大數據的處理,可以協助醫療診斷的判讀,因此,生物資訊分析愈形重要。
-
轉酮酶解密 發現前所未見的雙自由基中間體
血液中的血糖濃度是受到葡萄糖代謝的調控,而五碳糖磷酸化路徑(pentose phos-phate pathway; PPP)更是葡萄糖代謝中一個至關重要的調節機制。五碳糖路徑是生物體內代謝磷酸糖的主要方式,當「轉酮酶(transketolase)」加上硫胺輔酶ThDP (thiamine diphosphate, ThDP, 維生素B1的活性態)成為全酶後,就可以把體內不同碳鍊長度的糖分子做轉換,例如,兩分子五碳糖轉換成一分子六碳糖和一分子四碳糖;大自然便透過這個微妙的機制,供應人體所需各種形態的醣分子。
-
治療肥胖新發現:抑制蛋白乙醯酶 Naa10p可增加米色脂肪細胞主導的耗能反應並抑制肥胖
飲食誘導的肥胖(DIO)是目前全世界重視的健康、社會和經濟問題。許多致命的疾病,例如第二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中風和癌症,都和肥胖息息相關。在學理上,DIO是由於攝入過多食物,或耗能產熱的米色脂肪組織(beige adipocytes,或簡稱為beige fat) 缺陷,而導致儲存脂肪的白色脂肪組織病理性擴張所引起。
-
抗登革病毒的B計畫
夏日炎炎,又是登革熱蠢蠢欲動的季節了。除了防蚊大作戰,有效的治療方法仍然在發展之中。
-
中樞神經再生露曙光 人工合成八醣體可修復脊神經
「某人受到撞擊傷到中樞神經,被醫生判定終身只能以輪椅代步。」,這類的故事時有所聞,患者也都仍然在等待醫學研究的突破中。因此,中樞神經再生的研究成為當前醫學研究的重要題目之一。
-
保護您的胰臟,要「少糖」!
若說癌症讓人害怕,那麼,「胰腺癌」就是癌中之癌,一旦被醫生證實,病患很難不絕望的。要追究原因,主要的是因為,「胰腺癌」初期幾乎無聲無息,病患或許會有上腹及背部疼痛的問題,也可能食慾差、疲憊、體重減輕,但是,這些症狀並不是很獨特,很容易和其他病症混淆。
-
傳統方法製作單醣流感疫苗,抗流感不再有疑慮
運用傳統的以雞蛋培養病毒的方法,配上創新的流感病毒單醣化的技術,相較於現有的各種流感病毒疫苗,對於跨株流感病毒的感染有超過三至四倍的顯著防禦效果,這個發明針對提供根本的流感防疫目標,更接近了!
-
臨床醫學家引用CMx平台, 證實癌細胞集體遷徙是頭頸癌轉移惡化的關鍵
癌細胞轉移是預後的關鍵因素,也是科學家希望找到原委的重要題目。
-
運用人工智慧(AI)與演算法(Algorithm),將醣分子一鍋化合成帶入新境界
醣類是生物體中最重要的四大巨分子之一,其與細胞間的辨識、細胞分化、癌細胞增生、炎症和免疫反應等多種生物化學過程息息相關。
-
酵母菌絕處逢生的演化實驗
在生物細胞這個生命工廠中,有許多維持生命的重要機器,例如負責遺傳訊息傳遞的RNA聚合酶 (RNA polymerase) 與RNA剪接體(Spliceosome)。RNA聚合酶負責產生RNA前驅物(pre-mRNA),再經由RNA剪接體將RNA前驅物剪接成為成熟的RNA(mature RNA)。
-
新陳代謝基因「醛縮酶」可成為抗癌利器
新陳代謝網絡(metabolic network)對於維持人體的恆定,扮演重要的角色。近年來,科學家發現到,在癌症的進程中,新陳代謝網絡會有不正常的調控和重新編程(reprogramming)的現象。
-
「一鍋化」醣化學合成法方興未艾,化學權威期刊說分明
「碳水化合物」是天然的有機分子之一,也是最複雜神秘的天然分子。隨著越來越多的先驅者在這領域持續不斷的探索與研究,科學家們陸續發現,舉凡生物的細胞生長,乃至於疾病的發生,都與醣分子、醣蛋白、醣脂質有重要的關聯。因此,將科學領域中所稱之為「醣」的化合物,與我們日常生活中所熟悉的「糖」,乃至擴展到其繁複的族群相結合,就成了近年來重要的研究議題與方向。
-
跨國合作,設計出可開發愛滋病疫苗的醣分子
自從第一個愛滋病病例在1981年被診斷出來後,根據聯合國愛滋病規劃署的統計數字顯示,已經有超過3500萬人死於愛滋病,2016年全球的帶原者高達3670萬人,至今,全球每年仍約有250萬人死於愛滋病。然而,目前的各種療法,仍無法根除此一疾病。
-
發現可對付多種抗藥性細菌的天然物抗生素
由於長期以來抗生素的不當使用,導致細菌抗藥性的產生,再加上缺乏有效的治療,目前已成為對人類健康的主要威脅。同時,由於現今地球暖化與全球化,造成細菌產生抗藥性的狀況日趨嚴重。
-
新型質譜儀可快速量測微米粒子
針對於人類健康議題的科學研究與發展,在近數十年內屢屢有所突破,這其中有一個很重要的關鍵,就是相關科技和儀器的發展神速。
-
單醣修飾守護著B細胞恆定及抗體生產
O-GlcNAcylation是一種後轉譯修飾作用,在細胞中是經由一個名叫“Ogt”的蛋白酵素來完成此作用,而在林老師團隊之前的研究中已經發現O-GlcNAcylation對於B細胞之活化扮演重要角色。

